首页 > 数字报 > 专题 > 2021 > 滁州市第七次党代会 > 媒体聚焦 > 正文

【南京日报】滁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滁州样板

微信图片_20210902095740

《南京日报》(2021年9月2日A11版)

延续创新基因 敲响奋进鼓点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滁州样板

1

全椒县周岗村境内新铺设的柏油乡村公路。 禹强云摄

2

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金蝉芦笋”种养基地。 沈果摄

3

来安县施官镇桃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采摘黄桃。吕华摄

4

天长圣丰现代林业示范园

5

中广核凤阳县大鱼塘4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 吴晓泉摄

6

明光市七里湖蛋鸭养殖基地。王绪波摄

 

6月7日,滁州市政务中心北二楼,当红色幕布被掀开后,一块金色牌匾露了出来,上面赫然刻着八个黑色的大字——滁州市乡村振兴局。 

2019年1月31日,滁州市扶贫开发局正式成立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仅两年多时间,滁州就从扶贫开发的快车道,驶上了乡村振兴的“复兴号”。 

回望滁州扶贫路,无比自豪;展望乡村振兴路,信心满怀;改革小岗探新路,示范引领。今年以来,滁州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壮大优势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夯实基层基础,接续奋斗再出发,吹响振兴新号角,奋力谱写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

回望扶贫路,不负人民期望,见证皖东蝶变

6年前,定远县西卅店镇幸福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被列为安徽省五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8年起,在“党建引领助振兴、村企联建促脱贫”三年行动计划的推动和引领下,幸福村与当地企业“牵手”成立公司,激活了集体经济发展动力。如今,幸福村不仅早已摘掉贫困村的旧帽子,而且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跨越式发展。村里一排排小楼拔地而起,乐得村民合不拢嘴,连称“住在幸福村,真的很幸福”。 

幸福村的事例只是滁州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滁州市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紧扣“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铆足“钉钉子”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三落实”、全面做到“三精准”,顺利实现2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定远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在脱贫攻坚战中,滁州市突出重点、破除难点,不断提升脱贫质量。突出“两个确保”,累计发放国家资助资金2.3亿元,受益学生24万人次,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突出“三有一确保”,累计“351”兜底保障10.1万人次,“180”补偿91.2万人次,贫困户住院和门诊综合报销比例分别达86.4%、95%;突出“四个精准”,累计实施2.4万户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所有贫困户住房安全核验;突出“四个达标”,贫困户接入自来水率97%,非自来水贫困户水质经检验全部达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率达100%。 

展望振兴路,在逐梦的路上,期待美好未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 

半面店村曾是定远县70个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多年为零。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入温氏养殖项目新模式,探索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今年村集体与大户成立合作社,改造羊舍引进种羊,争取资金新建养鹅大棚,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将突破200万元。”半面店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林安然骄傲地说。 

今年以来,滁州市按照分步分类接续推进要求,采取“培育产业带头人、做大特色产业链、构建利益联结环、完善收益分配法”等四项举措,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发展“带头人”。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截至5月末,全市123个脱贫攻坚出列村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615名,择优选聘产业技术指导员1000余名。做大特色“产业链”。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烘干晾晒、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持续延长加粗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符合当地实际特色主导产业,目前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5个,重点10个产业集群,着力形成沿淮优质粮食生产区、沿江高效农业发展区和江淮分水岭特色农业发展区三大区域板块。构建利益“联结环”。积极推广“企业+劳务基地+工资+脱贫户”“企业+生产要素入股+分红+脱贫户”等模式,截至5月,全市具备产业发展条件脱贫户31290户,目前已实施产业到户项目29560户,覆盖率达94.5%。完善收益“分配法”。根据脱贫户劳动能力、要素投入、活动参与等情况,确定资金分配额度、量化项目资金收益,实现收益分配差异化,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13个,预计出列村、脱贫户年均增收10万余元、3600元。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人。 

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助力振兴。持续向基层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两委”干部或主动创业,及时选拔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打通优秀人才上升渠道。 

搭建创业平台,激发创新创造。积极培育在推进乡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具有引领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果转化价值的乡村产业创新团队,目前已投入市级财政资金近百万元,扶持建立44个乡村产业创新团队。 

强化顶层设计,全力做好保障。出台暂行办法对柔性引进的各类领军人才,按其年度薪酬的20%给予补贴,最高20万元。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给予253万元的资金扶持。实施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分9个班次共计培训优秀乡村企业家1000余人。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 

滁州市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积极发挥乡村文化振兴的“铸魂”作用,夯实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公共文化阵地提升,以“四个十”文化基础试点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三个十佳”评选。持续开展“送戏进万村”等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结合主题组织开展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百”系列活动等多项文化活动。打造乡村文化艺术品牌,挖掘利用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打造国家、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名片,推进“艺术乡村”建设,开展富有文化特色的农村节庆活动,建设国家、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拓展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模式。 

改革促发展,小岗勇做滁州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摁响改革“惊雷”的小岗人深知,唯有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把改革标志打造成改革标杆,才能面对新变化新问题,攻坚克难、闯关破障,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在乡村振兴中,小岗村紧扣产业兴旺这一基础,通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近3000万元,完成9000亩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改造治理项目,实现“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全覆盖。与北大荒、安徽农垦等深度合作,先后扶持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3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重点打造“小岗葡萄”“蒸谷米”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健全小岗产业园运行管理体制,推动村园一体发展,盼盼食品项目、蒸谷米项目等先后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在此基础上,小岗村还实行金融改革配套,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启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试点工作,同步完成890户村民评级授信,为村集体和村民发展产业提供金融保障。 

小岗村坚持做大“旅游+”文章,在推动全域旅游上下足功夫,以品质旅游、智慧旅游等放大旅游增值效益,开启小岗旅游新生。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成立小岗旅游投资管理股份公司,由“输血式”管理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以创建小岗国家级5A景区为抓手,对“两馆一中心”“当年农家”以及改革大道和友谊大道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先后举办“岗上花开·万人游小岗”“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暨戏曲盛典”等系列文化旅游主题活动50余场次,小岗村也成功入选“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近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6亿元。 

乡村振兴是迈向新征程、奔向新生活、开启新奋斗的起点。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在接续奋斗的新征程中,滁州人将继续发挥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接续奋斗、大胆探索、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滁州乡村振兴路。乡村振兴,就在不远处。

本版撰稿 王琼 王太新 李文刚 

本版图文供稿: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胡文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