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 > 专题 > 2019专题集合 > 火焰蓝一周年 > 正文

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升级,这些消防精英在行动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多地瞄准“全灾种”处置和“大应急”职能需要,持续深化消防救援工作改革,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转型升级。各地在转型中有哪些经验特色?日前,记者走访了云南、福建等多地基层消防队伍,了解他们转制后的故事。

【火焰蓝一周年】推动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升级,这些消防精英在行动

11月7日,玉龙大队指战员在森林消防队伍“驰援·2019”跨区域地震救援检验性拉动演练中,在模拟训练场进行物体移除的救援任务。 图片由玉龙大队提供

玉龙大队史俊涛:“不断提高救援专业性”

在位于云南玉龙雪山腹地一片约20米高的悬崖上,一位游客不小心“坠落”到悬崖下,多名消防救援人员安全有序地通过绳索下降到这位游客所在位置,对其进行救援和检查……

这是记者日前在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丽江支队玉龙大队的应急救援演练中看到的一幕。

玉龙大队队长史俊涛介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除日常防火执勤外,地震和山岳救援训练已成为大队下属两个中队进驻玉龙雪山腹地靠前驻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带领队伍开展训练?到专业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后的史俊涛深有体会:“救援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需要专业工具、专业技能还有相应的程序才能正确、及时开展救援。”

今年,史俊涛先后赴昆明、兰州等地参加地震救援有关培训,每次培训后他都把新知识、新技术带回来。从一开始向队员们普及何为地震救援、地震救援装备操作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缺乏现成工具的情况下就地开展救援,到模拟地震灾区环境进行训练,队员们理论知识越来越熟练,实战操作也越来越全面和精准。

“在救援训练中,我们倡导队员要注意自身安全,必须戴好防护装备和防护器具,以免造成非战斗减员;另外,我们还鼓励队员考取救援方面的专业证书作为技术支撑。”史俊涛说。

据了解,该大队下一步将在防灭火中心任务上,进一步加强地震救援训练,重点针对液压工具使用、对伤病员的救护等内容。同时,把体能训练作为基础,同步穿插开展地形判断、方位判断等训练。

   腾冲中队陈建:“救援更需要人文关怀”

开展全灾种训练以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保山支队腾冲中队一班班长陈建新接触了冲锋舟、大型抽水设备、钳子等水域救援和地震救援设备。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模拟地震发生后对被困人员的“狭小空间救援”。

陈建说,隧道空间小,人在里面的活动空间只有周围10公分左右,难以施展身手,加上紧张的救援氛围,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后出来,已经浑身是汗;初学时,他们使用的是手动破拆工具,由于不熟练,手上被磨出了许多血泡。

尽管面对新的救援训练任务,陈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他们仍旧坚持反复训练,确保在关键时刻能上手。现在,他掌握技能越来越熟练。

陈建还提到,面对火灾他们可以自我避险,但地震、山岳和水域救援中还要考虑如何救人。“不是把人抬出来就完事儿了,而是要尽可能保证他能活下来,同时,减小二次伤害。我们还要进行人文关怀,必要时告诉他们,‘别担心,有我们在’,往往伤员的一个眼神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救援是成功还是失败。”陈建说。

福州大队黄谷霖:“围绕提质强能做文章”

在福建森林消防总队福州大队的队员们眼中,队长黄谷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教头”:他除对自己“下狠手”外,敢与队员较真格,先后多次带队参加上级比武,摘金夺银。

黄谷霖却把这种称呼看作“褒奖”。他说:“平时宁可队友们这样叫我,也不想他们因训练不到位而怪我。”转制后,福州大队组建特种救援大队,黄谷霖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带着干部骨干一起研究新装备、琢磨新战法、解决新问题。他埋首地震、水域、山岳等方面书籍资料,整理出10万余字的业务学习笔迹和资料,填补了大队综合救援训练的空白,还被聘为福州市第一届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

黄谷霖也深知,转制后要让队伍拉得出、上得去、救得下,还须下一番苦功夫。为了让队伍练实内功,福州大队围绕提质强能做好文章。黄谷霖介绍,大队立足实战背景,对标救援需要,建立模拟地震灾害训练场地、水域横渡训练区、绳索训练场等三大类专业训练场地,救援细化出台奖惩“十项措施”,对地震、山岳、水域领域的单装操作、小组协调、战法运用、指挥控制及挖机铲车精准操作展开全员普训,奖励先进、激发后进。

他还举例说,在强化训练阶段,会对队员进行一些特别训练:比如,200多斤的轮胎要求每个人每天搬一次,训练结束后队员们吃饭拿不稳筷子;5000米长跑训练中要求队员超越大纲,用时不超过21分30秒……正是通过这种“训练有为、训练有位”的导向,大队不断为救援行动奠定人才基础、技术基础,救援实战能力提到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章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