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 > 专题 > 2019专题集合 > 牢记嘱托闯新路 > 滁州 > 正文

【牢记嘱托闯新路】滁州:改革引领,激活现代农业“一池春水”

——滁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述

滁州是农业大市,历史上是长江北岸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安徽粮仓”之美誉。如何将“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滁州人一直在探索。

近年来,滁州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设施化、科技化水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用科技“武装”现代农业,激活了滁州现代农业的“一池春水”。

做大做强产业实体

推进示范园跨越发展

安徽荣鸿农业示范园是我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工商资本重点打造的苗木基地核心示范区。2013年11月,金牛集团在全椒县石沛镇流转土地1.2万亩、投资5亿元兴建了这座江淮分水岭地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沿着4.1公里的园区“内环”路绕了一圈,满目苍翠,桂花、樱花、海棠等上万亩高档苗木已成规模,曼地亚红豆杉、金丝楠木等几百亩名贵苗木初步建成,林下种植活血丹等中草药也成一大亮点。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该园区坚持良种化、系列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新增了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完成了覆盖全园区的自动节水灌溉工程,并与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团队合作,开辟林下经济的探索,建设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基地。

乡村振兴战略如同农业发展的冲锋号,让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始“加速度”。近年来,我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打造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已有112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及现代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新型农民的培训基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牢记嘱托闯新路

招大引强和育大做强产业实体,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据了解,佳吉、银鹭、盼盼、养元、雅客、蜡笔小新、喜多多、南方黑芝麻、东鹏特饮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滁州,明光永言水产、定远凯源粮贸、凤阳凤宝粮油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及达诺乳业、菊泰滁菊等一批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目前,我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4家,拥有国家级加工企业3家、省级以上57家,市级以上245家。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打造观光生态农业

全椒县十字、襄河、古河等5个镇的滁河圩区内,有几万亩特别的农田,表面上映入眼帘的是田间地头绿油油的水稻,殊不知水稻下面却“藏”着小龙虾。这就是绿色环保有机的新型农业模式——稻虾共作。这一新型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是我市农业供给侧改革快速推进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契合“五大发展”中绿色发展的要求。仅去年一年,我市推广“稻虾共作”模式,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3.5万亩,突破30万亩,一年实现面积翻番,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滁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滁州市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滁州市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等,力促加快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借力“互联网+”,助推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功能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平台,实施改革创新、园区提升、品牌建设、主体培育、绿色增效、科技推广“六大工程”,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在农业强市思路的引领下,实施绿色增效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以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村、场和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重点,着力落实“三推”“三节”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科技驱动,高效利用资源要素,实现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新增“三品一标”产品154个,总数达825个,2019年第一季度再增长60个,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滁菊、葛根、芡实、艾草第一次走进国家博物馆、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展览会。

与农业现代化比肩发展的还有农业休闲游。种植高端水果、蔬菜,樱花林种中草药,紫薇树下种小麦,桃园里养鸡鸭……长期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促进农业走可持续生态发展道路,同时融入农村生态游的理念,让采摘观光农业成为滁州的一大特色和亮点。2018年,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712家,休闲农业综合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9%;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新建益农信息社378个,农产品网上交易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3.8%。

农业物联网飞速发展

“智慧农业”生根发芽

全椒县六镇镇牧龙山脚下牧龙山铁皮石斛产业园不是传统的种植园,而是利用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的示范产业园,不但建设了光伏智能连栋温室,而且配建了水肥一体化、中央监控、气象监测、农业物联网应用等职能管理系统。铁皮石斛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特别严苛,借用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系统会自动打开顶棚、风扇等调解温湿度及光照。

该产业园是滁州市农业物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10月,滁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滁州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工作方案》,要求通过扩大农业物联网试点范围,主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促进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

几年来,我市加快生物、信息、设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先进科学技术的“加盟”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目前,我市农业物联网工程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个市中心、六个县平台、若干示范点”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整体布局,全市内建设了82个应用示范点,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建设应用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工作,涵盖蔬菜设施农业、规模化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中草药种植等。通过集成生产环境实时监测、生产设备远程控制、农产品质量追朔、疫病专家诊断、农业生产预警、农业电子商务、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等功能,实现了可看可用的建设目标。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农村经济“领军人”

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滁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途径。

2009年以来,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在皖东大地遍地开花。为了规范培育家庭农场,我市出台了《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及管理办法》,组织全市金融机构与家庭农场直管直贷推进对接会,签订授信协议。

据统计,滁州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总量达到8577家、7466家,位居全省前列。除了家庭农场之外,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4家,龙头企业282家。无论是家庭农场主,还是农民合作社,抑或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在滁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 王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