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 > 专题 > 2018专题集合 > 改革开放40周年 > 好干部 > 正文

“红手印”留下的好书记

——记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姜维锦

本报通讯员冯再雷 本报记者张开兴

第一个任期即将结束,54名村民代表自发联名写下请愿书、按下红手印,只为留下他、让他留任。

面对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面对群众的深情、组织的信任,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已绘好的村里发展蓝图,他毅然决定克服一切困难,选择留下。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赤诚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选派之歌。

他,就是原定远县范岗乡宋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姜维锦。

不做等闲人

位于定远县范岗乡东南5公里的宋府村,自然条件差,发展没产业、种田看年景、致富没门路,发展始终徘徊不前,难以摆脱贫困帽。

2012年,刚一“住”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并与村“两委”会商,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基础上,姜维锦决定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此前的宋府村下水道雨天污水横流,群众怨声不断。面对困难,姜维锦不等不靠,积极寻求选派单位和帮扶单位的支持。资金没到位,他先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为了节约资金,他带领村干部和工人一起装卸涵管、清除淤泥。看到姜维锦干的是实事,深受感动的村民自发地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来。15天的奋战,新修好的下水道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也让村民从内心接纳了这个市里派下来的第一书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领群众致富,关键是要帮群众找准致富路径。姜维锦积极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分头逐户走访,了解致贫原因,研究帮扶对策,帮助发展产业。村民王正龙家庭困难,姜维锦从自己口袋里掏出500元给他做生活费。贫困户土豆难销售,他积极联系选派单位清流监狱购买爱心土豆5000斤,解决了宋府村贫困户种植的土豆的销路问题……

当好引路人

送钱送物只是保基本、保底线,姜维锦深知,发展乡村,造福全村群众才是最终的使命。

结合宋府村的实际情况,经过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他决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上,谋划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核心产业,实现全村致富。一次偶然的机会,姜维锦认识了一位福建客商,得知其对开发农业产业有兴趣,紧盯不放,多次拜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干练的作风和执著诚信的态度最终打动了客商。客商来了,土地流转却成了难题,姜维锦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上门,讲政策、话前景、谈好处,打消了农户的顾虑。在他的带领下,宋府村共引进2个生态农林业观光园项目,投资2000万元,现已流转土地1200亩,户均增收1万余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发展乡村,长远之策,需要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和带头人。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姜维锦和村“两委”班子更要注重班子队伍自身建设。支部“三会一课”正常了、各项制度上墙了、档案资料规范了、走访群众经常了……2015年,宋府村作为全县党建示范点向全县集中展示。与此同时,从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入手,还发展了3名新党员,吸收了10名入党积极分子,并吸纳了一名新党员进入村“两委”。

“现在的我,虽然人已经离开了宋府村,进入了新的工作岗位,但我将始终心系宋府村、关注宋府村。”姜维锦告诉记者,他现在还经常跟村里人联系,“村里发展需要用到我,只要村里联系我,我一定帮忙出好主意、跑好腿。”

以村为家,亏欠的必然是家里人。为了村里工作,上对70多岁老母,他没能很好地尽到儿子应尽义务;下对儿子和家庭,里里外外都靠妻子一个人支撑着。“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在选派期间,因表现突出,姜维锦连续5年考核优秀。2014年荣获滁州市优秀选派干部标兵称号;2015年10月荣获安徽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被安徽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2018年,被评为全省第六批优秀选派帮扶干部标兵。他的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农业部《农村工作通讯》等多家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章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