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报 > 专题 > 专题集合 > 2015双创专题 > 相关要闻 > 正文

宣中光:你所不知道的

1

1

【激 情】

他说话声音洪亮,语速不紧不慢,沉着中带着审慎,脸色红润,目光温和,但你依旧能感受到某种逼人的气场。这种气场来自他果断睿智的性格,更多的该是来自他饱经沧桑的人生历程。

他摆弄着房间里的电水壶,说自己就喜欢研究新东西。现在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看书,搞研究。从十几岁研究砻谷机和米壳分离系统,到后来的家电、汽车、浴缸、电动车和今天的钢结构住宅,对新事物的好奇从没间断。2013年12月,宣中光发明的一种新型电水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笔者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他是不是迄今为止中国年龄最大的专利申请者。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还对研究、创新如此着迷,如此饱有激情,他就注定有着一颗年轻的心。

此次扬子系列采访中,一位扬子人提到,宣中光喜欢坐新车,特别喜欢坐在前排。第一次接触外国车时,像个孩子似的,充满了好奇。他找出各种问题来问驾驶员,驾驶员不明白,他就自己去摸索。

扬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这种好奇、好胜驱动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不无关联。早期创业时,扬子电风扇的含油轴承,扬子冰箱的外取冷饮器等专利,都是市场竞争的杀手锏。创新驱动使八九十年代的扬子充满了活力。为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扬子冰箱的质量和产量,整个扬子都呈现出废寝忘食、苦干实干的拼命精神。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买回来解剖学习,三顿饭送到车间,产品不出来,任何人都不愿出门,大家吃睡在车间,全身心地投入。那是一个充满理想、激情,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火红年代。

员工和子女眼中的宣中光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休息和工作的区分,只要醒了立即起床工作,想到什么就要第一时间布置下去。所以,半夜接到他的电话是常有的事。大家都曾对宣中光的“午夜电话”“心有余悸”。不管是几点,只要有事,他就会立刻拨通电话,不管外面是天黑还是天亮。他的言语非常简练,布置完工作,说完想说的话,连“再见”都不说就挂掉。时间长了,不论员工还是子女都慢慢地适应了他的“生物钟”。

近年来,宣中光进行了8年的国内外市场调研,深入研究钢结构住宅的抗震防火难题,于2012年注册了扬子光大钢结构住宅制造有限公司,申请获得8项知识产权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2013年8月20日,住建部授予扬子光大住宅性能研发基地称号,并制定“扬子光大标准”,在全国推广。

在企业家成长的队伍中,无论是80岁的褚时健、70岁的柳传志,50岁的马云、40岁的马化腾,他们之所以被景仰学习,与其说是亮丽的经营业绩,不如说是他们身上始终散发的时代气息和不断自我否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一次次生命蜕变与再生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无限发展的广阔空间。

82岁的宣中光,没有显出一丝老态,依然年轻,依然激情,依然大气魄。

【眼 光】

企业家的偏好、眼光往往决定一个公司的创新方向。

靠集资和租赁设备从一片废墟上起家的扬子冰箱,能成为上世纪皖东工业重要支柱、滁州一块耀眼的城市名片,得益于宣中光对冰箱市场前景的准确分析。他判断冰箱每十年一次更新换代的规律,力排众议,坚持设计制造双门、双温、高规格的冰箱,迅速成为1990年冰箱疲软市场上的热销品。一些当初反对他的人无不对他的市场观赞叹不已:“如果当初要不听宣老总的,今天怕是哭也来不及了!”

实现了“冰箱卖美元”的目标之后,宣中光开始尝试转型汽车产业。他曾经梦想,让国家领导人坐上扬子牌的汽车。这种转型多多少少使高速发展的冰箱受到影响。宣中光以大国际化的视野,把目标瞄准了世界家电巨头西门子。扬子冰箱以近9亿元成交,实在是卖了个好价钱。关于扬子的多元化扩张和合资事件,外界有过很多不同的声音。美菱张巨声曾这样评价宣中光:他是最聪明的一个人。在冰箱很红火的时候,有预见地看到了后几年的竞争力度而率先走出来。

领先一步,敢为天下先,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是扬子创业精神的核心所在。每上一个新项目,扬子人都敢于从零开始,摸索,测绘,研究……直至产品出炉。1988年,引进意大利冰箱生产线时,老外故意留一手,留下部分电子设备不安装就回国了。江苏工学院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魏永仕,迅速组织攻关组,半个月就将老外留下的电子设备安装完毕,经国家级验收合格,扬子因此获得了30万美元的抵押款。

“扬子人不容易停下来。”“他们具有狼一样的眼睛”。经过扬子文化精神熏陶和市场经济大潮锻打洗礼的扬子人,像宣中光一样,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如今,当年最年轻的扬子人也已过了不惑之年,他们像蒲公英撒落的花瓣飘洒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长三角,珠三角,合肥,滁州,澳大利亚,斐济……经历了冰箱主业的消失、扬子改制、租赁承包等风风雨雨,他们的脸上或许写有沧桑,他们或许曾经迷茫过、困惑过,但凤凰涅槃,现在大都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宣中光高瞻远瞩的眼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刻影响着一大批扬子人的成长,他是大家心目中“真正的企业家”,是滁州工业的“教父”,是徽商中的佼佼者。扬子被誉为培养工商界精英人才的“黄埔军校”。

【孤 独】

“在我的眼中,一生追求事业的父亲无疑是成功的。如果他有遗憾,恐怕就是子女中无一人能超越他。”现在合肥的宣中光的大儿子宣繁秋说。

作为父亲的宣中光留给子女的大多是忙碌的背影。“父亲没有给家里买过一袋米,没有带我们洗过一次澡。家里4个孩子,母亲付出的太多。”现任扬子集团总裁的宣汉栋言语中对父亲仍有埋怨。宣汉栋认为,父亲年龄大了,应该以养老为主,保持身心的愉快和健康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分。

“人活着总要做些事情”,“养老养老,越养越老。”宣中光却偏偏这么看。

父子之间在对一些事情的认知上似乎还有着较深的隔膜。

其实,记者看到的宣中光是简单的,纯粹的。这位曾经令扬子员工有些畏惧的“大嗓门”、说一不二的“老老板”,他歪着头介绍他的专利产品时,真像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这位曾经骁勇善战、闻名家电界的老英雄依然志向远大,依然无所畏惧,依然对前方充满了憧憬。他正试图探索一条“绿色住宅”的新路。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是扬子的宗旨: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人民大众造福,为子孙后代树立楷模。他说到这些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让我想起电视剧《康熙王朝》的那首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和苍凉。这是那一代企业家摆脱不掉的情结:习惯于“大问题”的思考,本能的时代关怀、家国情怀、历史意识。

宣中光又是复杂的。他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历史符号,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改革开放的第一代企业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引领者,有勇立市场潮头的气魄、激情和梦想,也有在争议和质疑中的沉默和不卑不亢。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计划经济的坚冰日渐消融,并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市场经济转型,无论是改革开放市场的动力喷发,还是宣中光的个人激情和创业梦想都让扬子集团在英雄与草莽并存的年代里迅速成长。那时候,大半个滁州城都是扬子的天下,滁州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扬子人。作为闻名全国的优秀企业家,宣中光的大幅照片被挂在省政府的大门边。滁州因扬子而无限荣光和自豪。可是当1997年扬子冰箱被“冷冻封存”30年的消息传来时,有着深厚扬子情结的滁州人如何能接受?一些人曾把愤怒的矛头指向宣中光。而我们无法揣度,从杂草丛生的废墟上竖起厂房、亲眼目睹第一台冰箱从流水线上诞生、对扬子冰箱熟悉胜过自己妻儿的宣中光,那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两次采访中,对于扬子曾经的辉煌和坎坷的历程,宣中光说的很少。

“人生一切都是过渡阶段。”“天下大了,各走各的路。”他表现得有些超然,又有些无奈。

第二次采访宣中光是在滁州金满楼酒店,这是他回滁暂时寄居的地方。那天农历正月初八,街上还弥漫着过年的气息。挥手告别时,忽然觉得,这个内心依然年轻的老人其实很孤独。而他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并且抱着极大热情和希望的创新项目,还在翘首等待能从市场深处传来回应的掌声。

相关阅读
关键词: 中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版权声明 | 手机访问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 我要投稿
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滁州日报社承办
Copyright?2009-2010 Chuzho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日报社 版权所有
皖网宣备3412015001号 皖ICP备11004325号-1 热线电话:0550-3022685